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裁员6000人!澳洲国民银行在想什么?

 

澳洲国民银行前天2018年2月21日)宣布将在3年中裁掉6000名全职员工。有些人可能觉得澳洲国民银行体量大,6000人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但实际上,这6000人已经是澳洲国民银行18%的员工。从占比来看,这绝对是一个足以令澳洲国民银行全体员工闻风丧胆的数字!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包括国民银行(NAB)、澳新银行(ANZ)、联邦银行(Commonwealth)与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在内的澳洲四大行都在行动,势要缩减员工体量,2018年预计将有2万名员工被澳洲四大行“踢出门外”

 

消息一出,澳洲上下一片哗然:

Herald Sun)

(悉尼晨锋报)

Financial Review)

 

世界各地银行裁员降薪的消息不绝于耳,但敢裁掉近两成员工,这绝对是近年大型商业银行中最具戏剧性的裁员行动。

该行首席执行官Andrew Thorburn坚定地表示,“毫无疑问,对经营来说这是正确的战略。

他表示,“银行业正面临重塑劳动力的压力,用户行为习惯已经改变,所有交易都在线上电子渠道发生,我们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力了。”

即使耗费高达8亿美元的成本也要坚决裁员吗?是的,这样做的话,到2020年预计总成本将能节省超过10亿美元。

 

二、裁员成银行业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银行都在裁员!

 

纵观2017年,世界其他银行,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大幅裁员。

日本最大银行三菱日联,宣布裁撤大约1万名银行员工;

苏格兰皇家银行:将关闭259个分支银行及网点,并裁员680人;

德意志银行:年终奖泡汤,裁员数千人;

日本瑞穗银行:会削减三分之一的员工,近万人将丢饭碗;

瑞信银行:将在2018年底前,在全球范围内裁员5000人。

花旗银行:预计十年间欧美银行将裁员30%,波及170万人。

 

国外如此,那么国内银行业的情况又如何呢?

最近4个月,五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的营业网点关停数已达326个

用工需求也在放缓,仅平安银行,2017年裁员近6600人。

手机支付普及,ATM机流水的手续费,覆盖不了成本,大量ATM机被撤

浦发银行成都支行,用1493个空壳公司,掩盖了775亿的不良贷款。被银监会开了张4.62亿的罚单。

中国邮储武威支行行长,非法挪用理财资金30亿被终身禁业,12家银行一起被罚了2.95亿。

 

而这些银行裁员的原因,我们可以从NAB总裁Andrew Thorburn的话中,略知一二:

他在宣布裁员后接受了澳媒《AFR》的采访,他表示,“因为新的技术的应用,我们必须要重新评估他们的员工。很多工作可以由AI完成,我们今后需要的员工数量将会减少。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关闭一些分行和ATM。”

 

三、传统银行业衰退,从中我们能看到哪些机遇?

 

传统银行业的衰落代表着新兴方向的迅速发展:

· 快捷支付业务发展迅猛

· 信贷业务后劲十足

· 智能投顾终将替代人工

· 区块链从底层解构金融业

Fintech的冲击下,金融机构不能坐视不理,必须尽早拥抱Fintech所带来的变革,与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全面合作。

 

有裁员就一定会有新的需求,金融业的这些岗位有大规模的人才需求:

· 数据和金融分析方向

瑞银创新主管维罗尼卡·兰格(Veronica Lange)曾明确表示瑞银目前正在为人工智能领域招聘更多人才。包括数据科学家、架构师和商业分析师

· 量化分析方向

目前高级金融人才奇缺,量化分析师更是存在巨大供需缺口,至少还有95%的空缺。

· 资产管理方向

随着投行前台的大幅裁员,资管领域同时扩招了13.2%。着力发展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

· 风险管理类人才

目前风险管理人才基础薄弱,面对未来的发展趋势,金融业对风险管理的人才缺口是巨大的。

 

失业大潮即将开始,

并没给我们留太多适应的时间。

一日千里的科技,正在使一切坚固的,变成脆弱的;使一切岿然不动的,变成变动不居的。

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处身的行业,会正如大地坍塌,最终只剩下熔岩中的廖廖孤岛。

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洪流中,尽量抓住一切带有想象和创造元素的稻草,尽量逃避被淹没的命运。

话题:



0

推荐

董毅智

董毅智

360篇文章 315天前更新

专业互联网(EC/TMT)、投资金融(PE/VC)律师,风险控制专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浦东国际金融学会会员、法律自媒体人。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和讯、金融时报、财经国家周刊、创业邦、法人、创业邦、品途网、虎嗅网、艾瑞网、雷锋网、极客网、TechWeb、钛媒体、百度等多家机构特约撰稿人、专栏作者、创业导师,有数百篇文章在相关媒体刊登及接受专访。著作有《互联网+产业风口》、《Uber 开启“共享经济”时代》。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