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日前发布的京东2016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中,扭亏为盈的京东给投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京东2016年全年净利润为10亿元人民币,扭亏为盈,2015年净亏损为9亿元人民币。对于这样一个巨无霸电商实现年度盈利瞬间成为大事件,成为行业热点话题。

唱空不绝为什么?

如此强劲的业绩表现,使人们对京东未来进一步的战略布局充满想象。但就在财报发布不久后,舆论场上出现了一些对京东利润及经营模式质疑的文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同比增长26.2%,而根据最新财报数字,京东年度交易额同比增长47%,近两倍于行业增速;全年净收入增幅44%,也高于主要友商,京东一年增加的净收入就达到近800亿元人民币。因此,毫无疑问地说,质疑声中“增速疲态”的说法并不成立。

而财报中真正关键的数据是,2016年京东首次实现了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的经营利润。财报显示,第四季度NonGAAP下主营业务京东商城经营利润率达到0.8%,已经连续7个季度为正;第四季度Non-GAAP下净利润5.5亿元,环比增长103%,连续3个季度实现盈利。

事实上,Non- GAAP的净利润在2013和2014年就已经连续2年都是正的了。后面为了长远布局,开始对金融、O2O等新业务进行投入,导致了2015年回到负数,很快在2016年又正回来了。根据业绩显示,集团2016年毛利率达到15.2%,而2015年为13.4%。可以说,京东商城早已渡过盈亏平衡点,且经受住了季节性考验,盈利能力稳步攀升。

京东为何会盈利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非常多的企业靠融资支撑着公司的发展。这些公司大手大脚地用投资人的钱去补贴用户,但是补贴一停用户就不见了,使企业进入了一个“融资-烧钱买用户-再融资-再烧钱买用户”的怪圈。这就成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企业在某一环的崩塌是必然的。京东能够从众多的电商企业中脱颖而出,在于其为用户提供了非常明显的价值,满足了用户对电商“多快好省”的追求。

京东进入电商的时间并不算太早,作为一个搅局者,京东充分利用价格战的手段打压竞争对手。但是最近随着京东的平台规模越来越大,能够与之抗衡的竞品越来越少,价格战在电商行业变得远不如从前那么激烈。此外,伴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相对于价格,用户考虑更多的也变成了价值。

京东震撼布局金融圈

一边是京东盈利能力的增长,一边却是刘强东另一场震撼的布局!京东集团将正式出让其持有的所有京东金融股份(68.6%),不再拥有其法律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同时,京东集团将获得143亿以及获得未来京东金融税前利润40%。这意味着京东金融将从京东集团分拆独立!同时刘强东按照和其他投资人一致的价格买入京东金融4.5%的股份,再通过投票权委托等方式拿到了绝对控制权。

没错,刘强东将京东金融剥离出来,但实际控制人还是自己。也就是说,京东集团与京东金融还是一家人,将继续保持紧密的战略协作关系。如此而来,京东集团被拆成了两家企业,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京东,一家股东中只有中国人的京东金融。这意味着,继蚂蚁金服之后,中国金融界将再次迎来完全独立的巨头!

回望京东一路走来,从3C到家电,从图书到日化,从一个搅局者变成了综合零售业巨头,从宣布零毛利到今天的规模效应拐点,京东的每一步,都是在跟自己较劲,不断降低成本,拼命提升效率。虽然今天开始实现了盈利,但是,以刘强东的野心,收割利润绝对不是他的第一目的,他更想要收割的是新的战场。

话题:



0

推荐

董毅智

董毅智

360篇文章 315天前更新

专业互联网(EC/TMT)、投资金融(PE/VC)律师,风险控制专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浦东国际金融学会会员、法律自媒体人。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和讯、金融时报、财经国家周刊、创业邦、法人、创业邦、品途网、虎嗅网、艾瑞网、雷锋网、极客网、TechWeb、钛媒体、百度等多家机构特约撰稿人、专栏作者、创业导师,有数百篇文章在相关媒体刊登及接受专访。著作有《互联网+产业风口》、《Uber 开启“共享经济”时代》。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