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六次反猎杀回顾:

2011年11月2日,香橼第一次发布做空报告,称奇虎360股价严重被高估,其目标价实际仅为5美元。奇虎360股价下跌2.09美元,跌幅10.34%;

2011年11月16日,香橼修正先前报道,称奇虎360的业务模式与被迫退市的中国高速频道颇为类似,并称奇虎360管理层的过去“值得怀疑”。奇虎360股价当天上涨4.47%,报收价20.34美元;

2011年12月7日,香橼第三次做空,称后者夸大了网址导航收入和网页游戏业务,股票被高估4到5倍,并重申目标价为5美元。奇虎360股价上涨3.35%,报收价18.21美元;

2011年12月8日,香橼发布第四份报告;

2012年2月23日,香橼第五次做空,报告名为《纸包不住火——奇虎360的好、坏与丑恶》,称其欺骗投资者,媒体报道称:“奇虎表示很淡定”;

2012年3月17日,香橼第六次做空;称奇虎360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主管存在会计丑闻,并称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存在历史财务问题;

2012年4月19日,由德勤审计的年报在SEC发布,与先前发布的未经审计年报没有差异。年报公布后360股价由20.63美元飙升16.72%,盘中曾一度冲高26.29美元,涨幅达27.44%。最终以24.08美元收盘。

2016年7月18日,奇虎360私有化交割完成。

2018年2月28日,360正式回归A股。

 

香橼做空报告的一个主要立论依据是,奇虎360不应比同区域行业“龙头”增长快出很多,香橼通过奇虎与搜狐在估值上进行对比,并引入金山就奇虎360的安全产品进行对比,认为“奇虎股价仅值5美元已经是非常慷慨的预期了”。随后报告报告围绕其财务造假、人员丑闻、业务模式存疑展开。其指出“主页广告链接是奇虎360最大的收入来源”,并构建了奇虎360通过主页收入的构成表,指出其季度广告收入根本不可能达到2000万美元(奇虎发布的季报中收入分析显示,广告收入为2.79千万美元):

 

但显然奇虎360是做空史上的“异类”,从奇虎360的股价来看,第二份报告开始香橼便已经逐渐失去了“领导市场”的能力。

 

2011年12月8日雪球的交流平台上,香橼创始人Andrew Left对于香橼是否遵循正当的程序这一问题时回应,称“我们所有的操作都是由团队来完成,如果不能肯定,我们不会发表报告。我们经过调研目标公司、查阅分析师的报告,并试图了解分析师是否真的‘理解’该公司的业务,而不是只转述这些公司管理者的内容。这一过程有时仅需几天,有时需要数月,这取决于目标公司的问题大小。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香橼并非一家公众机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透露真相的责任与义务。时至今日,在美国我曾经被起诉过诽谤,但从来没有输过这样的官司,因为我只说真相。

 

2012年2月香橼发布的第五份做空报告显得有些疲软。其再不从具体的财务数据入手(显然先前市场没有买账),而是列出奇虎360的业务模式隐藏了“坏”的一面,香橼指出广告市场正在萎缩,奇虎360无法创造利润,无法创新,无法简历正面的口碑评价……奇虎360当日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显示营收、净利润均超过市场预期。当日奇虎360股价上涨。

 

有意思的是,这场“战争”中卷入了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针对做空机构,他显然有许多话想说。2012年8月27日,李开复针对香橼发表了英文文章“China Short Sellers: Exposing Fraud or Practicing Fraud?”指香橼报告利是在“欺骗投资者”从中牟利,不知香橼到底是打假的还是造谣的?两者之间来回交锋在半个月后升级,香橼于9月12日正式发律师函,要求李开复及网站香橼诈骗上联名的六十二民中国企业家道歉并收回所有不实指控。

 

2012年10月9日,《周鸿祎自述:奇虎六次反猎杀》文章发布,在中概股被频繁做空的时间,大涨了不少“士气”。

 

市场还有许多人记得那场大战的胜利,记得周鸿祎说“六次反猎杀”时的骄傲,也有部分人记得在2011年11月,周鸿祎曾说“上市公司有较大的透明度,在享受国外资本市场和股民的巨大回报之外,就应该接受资本市场的考核,也应该承担市值的上下波动,他强调,360将会坚持上市之路。”

 

谁能想到,四年后,奇虎360完成私有化退市。抵押了总部大楼,总裁周鸿祎减持5.9个百分点。 

 

2019年,未曾输过官司的香橼在香港输的一败涂地;

2019年,360市值为1400.16亿,距离巅峰4495亿暴跌3000亿不止。自媒体在去年8月称,“比360股民更惨的,恐怕只有长春长生的股民了。”

 

话题:



0

推荐

董毅智

董毅智

360篇文章 315天前更新

专业互联网(EC/TMT)、投资金融(PE/VC)律师,风险控制专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浦东国际金融学会会员、法律自媒体人。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和讯、金融时报、财经国家周刊、创业邦、法人、创业邦、品途网、虎嗅网、艾瑞网、雷锋网、极客网、TechWeb、钛媒体、百度等多家机构特约撰稿人、专栏作者、创业导师,有数百篇文章在相关媒体刊登及接受专访。著作有《互联网+产业风口》、《Uber 开启“共享经济”时代》。

文章